公司新闻

邵俊:企业做到千亿级别的秘密

2017-09-27

邵俊:企业做到千亿级别的秘密

 

各位上午好!今天,我和大家分享的不仅是投资的经验。在座的各位也是创业家,也有创业大成的,像梁建章、江南春这样的,也有“在路上”的创业者。今天我的演讲对两类,依托生态圈创业和投资的,不管你是创业,还是投资,希望都有所收获。

 

中国经济,过去改革开放之后长期高速增长。因为我们习惯了高速增长,觉得现在比较慢、比较低。但从全球来看,一点都不低,所以我叫“转为中高速”的增长,更重要的是经济结构在不断地优化、升级。从以前的生产要素、资源性的投入,以及投资的驱动,转向创新及技术驱动的新常态。这样的新常态下,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,互联网的渗透不断加深,人与人、国与国、产业与产业的界限完全被重构,行业的边界逐渐模糊甚至消失,企业合作的范围无限扩大,进入了一个“无疆界”的竞合时代。

 

以前都有行业壁垒、区分,所以无论创业还是投资,都是沿着“产业链”。一般是从上游、研发到生产、销售,最后到售后服务。我们都会问,你是在产业链当中占据哪个环节?从投资角度来讲,如何通过产业整合,提高整个的核心竞争力。台湾当时宏碁电脑的施博士提出了“微笑曲线”,也是从产业链角度,从中国的制造业往品牌、研发来提升。

 

到今天,由于科技进步带来的巨大变化,企业的发展、竞争,或者从投资角度来讲,已经不能局限于产业链了,而是叫“生态圈”。可以看到,中间是内部的,蓝色是外部的利益相关者,再外面是非直接相关者,包括公众和其它的组织。由于自媒体的广泛传播,公众舆情实时监督每一个企业,甚至有的时候做过头,是“绑架”很多企业的行为。

 

 

 

产业链的竞争,已经演化到生态圈的竞争

 

建立生态圈,或者重视建立生态圈有多重要?从创业或者投资来讲,我们都想创建或者投资伟大的企业。什么叫伟大的企业?应该有什么样的格局?我把在美国上市比较有代表性的中概股分了三类:

 

一是应用型公司,提供应用工具。这样的公司上市市值往往是10亿美元的量级,包括移动搜索,彩票,新浪早期,早期的三大门户等。他们并不是平台,而是应用;

 

二是平台级的公司,市值可以到百亿级。所谓平台级的公司,别人不是只用你一个功能,而是在你的平台里面交流,或者是互动。像网易、京东、携程,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,从新浪分出来的一家公司叫微博,微博反而成为了一个平台型的公司,而新浪不是,新浪占有微博49%的股份,微博现在的市值超过60亿美元,新浪的市值是16亿美元,这是一个有意思的事情。

 

三是具有自己生态圈的公司,只有建立生态圈的公司,才能到达千亿级的规模。在美国最有名的谷歌、亚马逊、苹果。中国的BAT,实际上只有“AT”建立了自己的生态圈,百度我放在了平台和生态型公司的中间。估值,百度是600亿美元,距离千亿还需要“跳一跳”。2016年马化腾《致合作伙伴公开信》当中是这么说的,专注做连接,聚焦社交平台、数字内容及金融等“两个半”业务,他说我们是“拿出半条命交给大家”,已经变成一个真正的生态圈公司,而不是像以前的简单要“吃掉你”。

 

 

阿里这两年,200多亿美金砸下去做战略并购、布局,通过战略并购扩大生态圈,是阿里这几年非常高歌猛进的一种战略。最有代表性的、最有意义的,就是对新浪。2013年阿里宣布5.86亿美元买入新浪微博18%的股份,做数据交换、互联互通,一路增持,最近用一个很小的交易,增持了1.4%股份,但这个1.4%非常关键,使新浪失去了绝对控股。50%以上叫绝对控股,新浪作为孵化微博的大股东,降到了49.8%。

 

阿里入股微博,估值从32亿美元成长到了160亿美元,翻了5倍。阿里过去的生态圈局限于“商”,这几年由于整个的电商格局发生变化,电脑时代变成了PC时代,变成了移动时代。移动时代,在一个手机上,很难像以前在淘宝上花几个小时去逛,包括前面江南春总也讲到的,流量的性价比越来越差。如果在淘宝上做生意,无论是直通车打广告,还是参加“光棍节”,你的投入和产出已经不成正比,甚至越做越亏。如果长期这样,对阿里这样一个平台、这样一个生态圈来说也不是好事。所以,现在也开始通过战略并购、战略投资,扩大它的生态圈。

 

对微博的战略布局,阿里希望未来可以把优质的内容流量及粉丝的流量,能够跟它的电商打通,从而在互联网移动电商时代,有新的流量产生,这也是它的生态圈。大家说到“AT”已经很大了,即使已经千亿级,还在不断地扩大生态圈,这个非常重要。

 

 

 

开放与合作才能保持生态圈的发展

 

我2000年成立了自己的第一个基金,当时在上海实业负责投资,有幸第一轮投资了梁建章总的携程。在当时的生态里面,很多创业公司都是草根,是独立发展起来的,包括携程。时至今日,中国几个大的生态圈已经形成了,无论你是做创业,还是做投资,如果还是寻找草根、单打独斗的模式,或者是独立创业模式的企业,你需要很多的运气才能成功。

 

我的建议是,可以从投资或者创业的角度考虑不同的路径:基本路径是,依托已有的生态体系快速的发展。刚才讲到了BAT,或者我们暂时只说“AT”,它的生态圈,不仅是企业形成生态圈,甚至带动整个城市。BAT在北京、深圳、杭州,把城市周围的创业氛围、投资都带动起来了,而且都有各自的特色。如果你可以依托生态体系,它利用他的基础设施和各种资源,你绝对是事半功倍。你原来会担心它吃掉你、抄袭你,但是前面说到,到了这样的阶段,必须开放、合作,才能保持生态圈的发展。

 

并不是说我一定要和最大的两个生态圈合作,那我是否可以和一个核心企业共建生态圈?我认为比较有意思的是小米,小米每年11月会推出一个黑科技的产品,去年推出的是小米第一款VR眼镜,京东上10分钟开卖4000台,定价也非常便宜。

 

今天我想告诉大家背后的故事,小米的VR眼镜,不是小米自己做的,是一家叫摩象科技做的,摩象科技是德同投的,我们拉了顺为和京东资本投,我甚至说你们不要把自己的品牌去掉。你们看到的小米第一款VR,是一家独立的创业公司。为什么我当时给这家公司这样的建议?而且我把这个建议作为投资它的先决条件。因为如果你要自己打一个消费级硬件的品牌,对这样的早期公司来说非常难。如果你能够和小米绑在一起,直接就有规模效应出来。当然,如果摩象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在眼镜上,你不能用这个方法,因为这样你就没有自己了。

 

实际上,摩象科技是非常优秀的创业团队,从非常好的公司出来,背后真正做的东西不是卖眼镜,有另外的VR摄像机技术,他们希望把这些给直播网红,最后要变成一个平台,一个内容集成商。这样你应该和生态圈绑在一起,把你的硬件以最快的速度铺出去,达到规模效应,这样才可以把你后面的第二步、第三步做出来。如果你只想赚硬件的钱,打自己的独立品牌,你会非常累、非常辛苦。我坦率告诉他,我再投多少钱给你都不够你烧。事实证明,从创业的角度也可以考虑,只要你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定义清楚,开放式的合作,甚至是用别人的名字、渠道合作,都不可怕,完全可以尝试。

 

作为老牌的创投机构,经过几年的发展,各自形成了很多产业人脉、资源。大型的创投机构在管公司都有上百家,尤其现在越来越走专业化路线。很多创投机构对行业有专注,在专注的行业里面,往往形成了一个相关的,以资本为纽带的内部生态系统。比如以我们为例,关注三大领域,数字媒体、医疗健康和清洁能源,这些都形成了很好的自我循环生态系统。

 

比如医疗,前面两家是做基因测序的,中间两家是做癌症相关的诊疗,右边两家是和心脑血管相关的。去年上市的步长制药,主要针对心脑血管疾病,体量非常大,光医药代表就有2万人。作为一个心脑血管的药或者说器械,一个创业公司有没有可能建2万人的医药代表团队?不可能。因为我们和步长的战略合作关系,去年我们投了CardiMED,从一家香港上市公司手里收购了一个做心脏人工瓣膜的公司。我说你只要做好你的产品以资本为纽带,把你推到全国主要有心内科医院的科室里面,这样形成了它的生态系统,思考如何互相支持、发力。

 

清洁能源方面,这三家都和电动汽车有关,索尔是做电池包,鑫国动力是做电机电控系统,爱普主要做轻型。新能源汽车有能量密度比,要么无限扩张电池的密度,但这个有风险。要不是把车身降轻,这是中国唯一美铝授权战略合作,做轻量化、铝制车驾的。整个车商非常牛,你要卖进去周期非常长,而且你只是做其中一个解决方案,你要和大车商谈非常难。因为我们投资的纽带和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竞争,所以可以带他们进车商,从而在新能源汽车里面,在被投公司里面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、互补的生态圈。

 

所以,创业者将来寻找投资的时候,要高度关注基金背后有哪些行业有着绝对优势,把你带进去,这比他给你多少钱都有价值。投资的角度来讲也是如此,预期盲目东投一个、西投一个,我们现在进行聚焦,做到江总所说的“密度”,形成你的生态圈。

 

 

最后简单介绍一下德同资本,我们全国有10个办公室,100多位团队成员,基本把中国经济最活跃的一些区域都覆盖了。除了投资外,也跟很多地方政府及上市公司有着战略合作。现在跟我们合作成立产业并购基金的,希望建立生态圈的上市公司,包括上海城投、益民、粤传媒、中文在线、天舟文化、博腾医药、爱司凯等,这里边有超过一半的上市公司,当年也是我们投了他们、扶持他们上市,再回过头和我们进行上市公司的PE合作。

 

这是我们过往境内外IPO及并购退出的案例,通过10多年的打造,我们已经形成了以资本为纽带的生态圈。希望在德同投资生态圈中,很快看到下一个加入的公司。

 

前面几家公司说了和长宁区的关系,生态圈和分众都是注册在长宁区的企业。我本人“注册”在长宁区,我住在新华路。在座有些是从北京来的,也有在上海的,可能对新华路不太了解。新华路有一个叫外国里弄,马蹄形。

 

当年克林顿夫妇访华来到上海,刚到上海先让司机把他们接到外国里弄走了一圈,这是当年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建筑师乌达克所建,是30年代建筑的“博物馆”。我身为长宁人非常自豪。希望大家有时间可以到长宁区,到新华路走走,这样对长宁区为什么有基础打造新商业模式、新消费模式的底蕴,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,谢谢。

 

 

关注德同资本公众号